无锡海锐朗喷泉工程有限公司Logo
联系我们
  • 联系人:张先生
  • 手 机:18861720686
  • 邮 箱:1345450654@qq.com
  • 邮 编:214211
  • 地 址:江苏省无锡市和桥镇
在线客服

水景的构成与喷泉息息相关

海锐朗喷泉设备2018年04月12日

水景的构成与喷泉息息相关


2.1水


水是水景的主体,有静态和动态之分,主要有喷泉、涌泉、瀑布、溪流、湖(池)水等表现形式[2]。


2.1.1喷泉。喷泉是指水体由下向上喷涌而出的一种水态,也是地下泉水向上喷涌的一


园林设计论文 园林设计相关论文


种自然形态。[)这种喷泉形式经过人工长期以来的研究发展,喷头在不断的改进,形成以蒲公英、扇形、半球等代表的水体喷涌形态的千变万化。


2.1.2涌泉。是模仿自然承压水向上涌动的水景形式,一般是与跌水、溪流等结合使用于循环动态水景营造中,其设计构成是管道、泵和喷嘴。


2.1.3瀑布跌水。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造园家把这句大家熟知的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浓缩以后,融入人们的活动空间之中,创造出很多形态各异的人工瀑布。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、阶梯式、幕布式、丝带式。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、山体平稳滑落,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,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。瀑布因其水量不同,会产生不同视觉、听觉效果,因此,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,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 m以下。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,其梯级宽高比宜在3∶2~1∶1之间,梯面宽度宜在0.3~1.0 m之间。


2.1.4溪流。古称曲水。《园冶》中曰:曲水,古皆凿石槽,上置石龙头喷水者,斯费工类俗,何不以理涧法,上理石泉,口如瀑布,亦可流觞,似得天然之趣。现代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、水量、流速、水深、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地设计。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2种。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.3 m,以防止儿童溺水,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;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,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。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,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。溪流多为蜿蜒曲折形式,较多地表达为欢快、活泼的内涵。


2.1.5湖水(池水)。自然的海、河、江、湖、溪,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、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,正确利用借景、对景等手法,充分发挥自然条件,形成纵向景观、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[3]。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,又能美化环境、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。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(鱼草、芦苇、荷花、莲花等),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。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、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定,一般在0.3~1.5 m,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,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.15 m的高差。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。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。不足0.3 m的浅水池,池底可做艺术处理,以显示水的清澈透明。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,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.3~0.5 m厚土,种植水草[3]。


2.2植物


无论水面大小,在植物配置时,要做到有远有近、有疏有密,切忌沿边线等距离栽植,避免单调呆板的行道树形式[4]。一是水边的植物配置。我国园林设计中主张水边植以垂柳,造成柔条拂水之感,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、池松、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,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。在构图上,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、干,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,可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。二是驳岸的植物配置。驳岸分土岸、石岸、混凝土岸等,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,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主导作用。土岸边的植物配置,应结合地形、道路、岸线布局,有近有远,有疏有密,有断有续,曲曲弯弯,自然有趣。石岸线条生硬、枯燥,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、遮丑,使之柔软多变,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,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,遮挡石岸,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,如变色鸢尾、黄菖蒲、燕子花、地锦等进行局部遮挡(忌全覆盖、不分美丑),以活跃气氛。三是水生植物的选择。可分为湿生植物、挺水植物、浮水植物、沉水植物。湿生植物如旱柳、垂柳、棉花柳、小叶杨、辽杨、沙地柏、圆柏、侧柏、水杉、楝、枫杨、白蜡树、连翘、榆、裂叶榆、榔榆等;挺水植物如水葱、芦苇、藕、千屈菜、香蒲、菖蒲、水仙、水芹菜、芦苇等;浮水植物如浮萍、水葫芦、睡莲等;沉水植物如金鱼藻,水车前等。


西方的建筑师本身就是文人,而中国的造园虽然也是有建筑师来完成,但他们是工匠,不是文人,所以造园的时候都要有文人参与。文人的参与是彻底的,因为如果一座中国园林没有楹联匾额,就不是一座完整的园林。从根本上说,中国的园林形式与西方一样都取自于自然的形式,中国园林基本上的要点也是要完成山水的构造,要知道黄石山怎样堆、湖石山怎样堆、怎样理水等很具体的形式问题。